论文《理清教学思路、抓住教学本质》
发布时间:2019-09-23 09:10:11 点击次数:

理清教学思路,抓住教材本质  

                   武进区星韵学校   王学秀      

 [摘要]“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它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教学观和范例教学理论。它意味着教材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然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解读“文本”内涵,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却是许多科学教师为之困惑的。  

   

[关键词] 教材   “用教材教”   “教教材”教学观   

   

《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翻开科学书,可以发现,不管是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都像图画书一样,几乎每一章节,书上只有一些活动的插画,配以廖廖数语的导语。第一次翻开,都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要想弄清楚一堂课该如何教,确实需要花费不少功夫。但与之相矛盾的是,绝大多数科学课老师课时数偏多,有的甚至每周多到20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教材编写目的,理清教学思路,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呢?  

一、     分析单元内容,把握教材知识结构  

“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科学教材每一单元、每一章节、每一活动的设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所以教师首先要领会编者意图,学会分析单元内容,把握教材知识结构。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为例,本单元是对天文学领域的探索,分五个主要部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探索宇宙、地球以外有生命吗。前三部分带领学生认识宇宙,后两部分可以理解为实践探索。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本单元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探究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即距离地球的远近,在宇宙中的大小。如果把宇宙比做一个大圆的话,那么银河系就是这大圆中的一部分,太阳系就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月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教材中的安排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登月之旅——认识月球(卫星),太阳系大家族——认识太阳系(行星),看星座——认识银河系(恒星)。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思路就非常清晰。  

二、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活动  

把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就等于把握了所教内容的大方向,教材中的内容则为我们指明教学的确切方向,也就是大方向下的小目标。而教材中的活动则是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些活动都是精心设计的,能较好达到教学目标的。所谓“用教材教”,就体现在这一点上。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用教材中的活动,也可以选择更加符合教学实情的其他活动。  

如在《看星座》一课中,教学的大方向即为带学生认识银河系中的恒星,通过星座可以方便我们辩认天空中众多的恒星。教材中的小目标即是知道什么是恒星,什么是星座,知道银河系的概况,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教材安排了这样的活动:1、建立“我的星座”:在天空中选择几颗特别的星星组成一个特别的图形,建立一个“我的星座”。2、做“星座”放映器。3、阅读资料:课本中有关“星座”、“银河”、“恒星”等的资料。然而这些活动并不能够最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展开对星空的探索。如果能让学生在灿烂的星空下,来上这堂课,我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于是,我将学生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入课堂,利用“看星空”软件,展现给学生一个超逼真立体星空,在带领学生在寻找牛郎星、织女星的过程中认识星座,在寻找大熊星座的过程中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在验证“牛郎织女”是否相会的故事中认识银河系。  

虽然完全摒弃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但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学生兴趣盎然,而且更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           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  

在科学教学中,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在《骨骼》一课中,“拼人体骨骼图”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于是我增加了“找骨头之最”教学内容:  

师:观察骨骼模型,找一找:人体中最长的骨头是哪一块?  

(有些学生指出是后背上脊椎骨,有些学生指出是大腿上的骨头)  

师:到底是哪一块呢?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脊椎骨是一块骨头吗?  

生:我们弯腰时,脊椎骨也会弯,所以它是由很多块小骨头组成的。最长的骨是大腿上的骨头。  

师:你们知道这块骨头叫什么名字吗?(股骨)  

师:找一找人体中最宽的骨头在哪里?  

生寻找,并指出。  

师:这块骨头叫什么名字?(髋骨)  

师:找一找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在哪里?  

很多学生认为是膝盖骨  

师:既然是最小的骨头,肯定很小很小,小到我们模型上没法标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听小骨。  

这一活动虽然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也没这样的学习目标,但显而易见,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致一直十分高涨,不仅认识了人体一些重要的骨头,更在寻找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浏览人体骨骼,在此基础上,老师问:如果将骨架拆开,你们还能还原吗?学生就会觉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这样,也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用教材教”的最终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利用教材诱发学生潜能,使教学成为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探究与生成的过程,新理念所倡导的用教材教,应该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全面领悟教材所反应的知识要点、蕴含的教学思想方法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选择与改编、删减与补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正确理解了“用教材教”,才能正确实施“用教材教”。  

参考资料:  

[1]姚敏美:听专家解析“用教材教”  

[2]朱煜:《“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 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