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不举手”的现象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1-10-08 13:31:22 点击次数:

“针对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不举手”的现象调查报告

                武进区星韵学校   徐小军

一、研究背景:

小学科学课由于学科的特点是许多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但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发现:在学习交流中一部分学生几乎从不举手主动回答问题或提问。在新课学习过程中不会举手,在复习提问环节还是不会主动举手。这一部分学生在不同的班级人数或许不一样,但群体相对固定。笔者与学科组的其他教师交流也发现存在同类现象,与武进区科学QQ群中其它学校的教师交流,其它学校也存在类似情况。为什么主动举手的学生一直举手,不举手的学生一直不举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为了寻找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了本次小课题研究。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三、研究过程:

(一)、设计问卷

笔者所教的班级是四年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下一份调查问卷。

科学课上课举手情况问卷表

你在科学课堂举手吗?(   

A、经常举手   B、难得举手或不举手

如果你选择A,请完成以下的调查题。

1、请说说,你为什么在科学课中会经常举手回答问题?

2、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举手或不举手,对你的学习会有影响吗?为什么?

3、你在其它学科也积极举手吗?有哪些学科?

如果你选择B,请完成以下的调查题。

1、你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经常举手吗?(   

A、经常举手   B、难得举手或不举手

如果经常举手,是          学科。

2、我不举手的原因是(                 )(可以多选)

A、对学习的内容,我不感兴趣,所以我不高兴举手。

B、老师提的问题,我不会,所以我不举手。

C、老师提的问题,我怕回答错了,同学会取笑我,所以我不举手。

D、老师提的问题,我怕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我,所以我不举手。

E、我以前举手,老师总是不叫我,所以我就不高兴举手了。

F、我有点怕羞,不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所以我不举手。

H、我举手,问题答对了,老师对我也没有什么表扬或奖励,所以我不举手。

3、上面提到的原因还不全,我在科学课中不举手还因为什么原因?

4、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举手或不举手对你的学习会有影响吗?为什么?

(二)、发放问卷、调查

在笔者所教的四年级6个班级中发放问卷,进行了调查。为了问卷的真实,在问卷时强调学生不要写姓名,据实填写。总计发放288份问卷,上交288份问卷,上交的问卷均符合答卷要求。

(三)、问卷统计

1、经常举手人数和难得举手或不举手人数统计结果。

班级

四(1)班

四(2)班

四(3)班

四(4)班

四(5)班

四(6)班

经常举手

人数

9

16

12

6

10

12

难得举手或不举手人数

36

29

34

36

37

31

通过统计,6个班级中经常举手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3.3%。每个班举手的情况与平时观察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2、经常举手人数和难得举手或不举手原因统计结果。

经常举手的原因是:(1)、科学课非常有趣。(2)、举手回答问题会使脑子聪明,发表看法能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3)、展现自我,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同。(4)、因为老师要我大胆发言。(5)、上课应该积极,回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6)有勇气举手会觉得上课更有意思。(7)、自信,只有举手老师才知道自己会了;举手是一种好的反馈。

不经常举手的原因是:在问卷选项中,学生主要选择答案ABCDF

3、“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举手或不举手对你的学习会有影响吗?”问题的统计结果。

两类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意见是:(1)、不举手,会和旁边的人讲话,影响听课。(2)、举手可以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3)、举手可以让自己的大脑积极思考,使自己变聪明。

两类学生中少数人的意见是:不会有影响,只要认真听讲就行了。

4、其它学科上课举手情况统计结果。

在科学课中经常举手的同学,在其他学科中几乎都经常举手。

在科学课中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同学,在其他学科中有60%左右的人不举手或难得举手。

四、研究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前面的问卷统计中,看出在四年级这一年龄阶段上课能主动积极举手的学生群体在整个班级总人数中占到1/4左右。这个群体的学生在班级中是优势群体,是课堂中的活跃分子,是教学情境积极推进的促进者,往往学业特别优异。那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群体是否真的是学业中的弱势呢?通过笔者对他们平时学习的观察以及学业的考评,其中也有一部分学业优异者,但班级中后进生群体几乎都在这一群体中。可见,上课举手的现象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学生的学习状况。笔者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举手回答或提问。对于教学过程来说,能给予积极的教学反馈,推动教学的发展。对学生个人来说,上课举手更能得到教师的注意,多享用教学资源;主动回答或提问,更利于自己学习的理解和思维辨证的锤炼。而上课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学生,在班级中一般默默无闻,会成为教师教学视野中的盲点,教师会忽视他们的存在,不自觉的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发展。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学生上课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情况主要出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下面将逐一列出,并针对情况给予浅陋的解决策略。

1、学生对科学课没有兴趣,所以不举手。

学生的学习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偏好,同样的学习内容,不能吸引所有学习者的眼球,所以经常出现偏科的情况。对于这情况,首先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设计要精益求精,不能由于教师备课过程中的疏漏或不圆满,导致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较少,或者是很多问题的设计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让学生无从回答;要么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回答的兴趣。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用他们感兴趣的手段去完成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生动有趣,可以设计情境让他们参与,放松他们学习的戒备之心。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 对于儿童,教师是他人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有着特殊的地位。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定位于“授业”这一角色,要亲近学生,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的尊重、教师的期待,学生自然而然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一门学科。

2、学习确实有困难、不会,所以不举手。

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中才强调“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机会。教学中诸多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台阶,一个问题的提出,如果学生无言以对,要考虑后续如何继续提问的策略,可以降低提问的难度,转换提问的角度。当学生跳着够不着苹果时,应该再给他一块垫脚石。这样的学生往往受到自己的“自信心”的阻挠,别人轻而易举能回答的,他要思考良久,有时教师问题还没说完,就给心领神会的学生抢得先机举手回答了,久而久之便会丧失信心。所以在教学中要学会等待,等待的片刻可能会激起这部分学生思维的火花。

3、学生固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不举手。

上课举不举手在不同的班级中情况存在着差异,其中四(4)班和四(2)班差异特别大。比如在笔者所教的四(4)班中经常举手的人数是6人,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人数是36人,二者比例是16;而笔者所教的四(2)班中经常举手的人数是16人,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人数是29人,二者比例接近于12。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举手或不举手对你的学习会有影响吗?”这项调查中看出了些端倪,四(2)班大多数人是从正面、肯定这一问题的,认识到不举手回答问题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而四(4)班中好多人认为举不举手无所谓,只要自己上课认真听就行了。因为学生群体认识的偏差,导致四(4)班更多的学生不爱举手。虽然这一现象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班级的班风。因为在“不举手的原因”选项中,选择答案“C、老师提的问题,我怕回答错了,同学会取笑我,所以我不举手。”和答案“D、老师提的问题,我怕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我,所以我不举手。”的比例是所有班级中最高的。班级中存在着“冷嘲热讽”的风气,相互之间没有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所以学者优者在他人眼中变成了“爱表现”,学习差者成为别人打击的对象。这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大力的表扬积极举手的同学;要向学生说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意义;要求当别人回答问题时你要给予耐心和掌声;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持学生良好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范围。

4、教师授课时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再举手。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比较强势的,一般很难做到与学生平等,教师的某些错误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造成学生不再举手。情况一,教师在学生问题时,导向出现偏差,不容许学生犯错。当学生犯错时,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厉,会使学生产生畏缩情绪,有碍举手的次数。如有的孩子回答问题错误导致教师的批评或指责,会使部分学生害怕自己说错而不再举手,长此以往,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少,举手的胆量也越来越小。情况二,教师会排斥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但是缺乏细致的思考,因此回答问题的错误率很高。时间一长,老师也不愿意再点他回答问题,以免“耽误时间”。其实学生的错误往往暴露了很多学生的思维误区,这些错误的回答并不是无效回答,只要好好剖析这些错误的回答,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其他学生都是有启发意义。情况三,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回答问题时,教学行为比较粗暴,遇到与教师所期望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会急于打断学生,自己说出“标准答案”; 回答问题时,小学生会出现词不达意,很难表达出自己观点的情况时,教师会直接重新指定其他学生“帮着回答”,冷落学生的感受。教师应该明白自己所教的学生毕竟只是小孩子,要多给孩子们一些笑脸,一些期待。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微笑,在学生的眼里分量会特别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教师应该用平常心、平和心对待孩子,相信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

5、学生的性格特点,造成学生不爱举手。

学生的性格是多样的,表现是复杂的。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性格不甚活泼,造成了上课不爱举手,这也是常见现象。在班级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学习很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只是从来不举手,有意识的叫他回答问题,他都能答对。此类学生不举手不是不会,也不是对所学不感兴趣,而是性格使然。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中,孩子的性格如果先天的因素占的多,要改变起来,需要足够的耐心。而且性格也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假设孩子不爱举手发言,是怕说错,也说明他做事谨慎,考虑问题全面,换这个角度来看,未必不是好事。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出击,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6、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学生不爱举手。

学生慢慢长大,将要进入青春期,有些孩子由于身体发生了生理性的变化,影响了孩子的心理,表现得不愿被别人注意,羞涩的心理随之产生,课堂上表现不如以前活跃,也是造成上课不愿举手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低年级,学生主动举手的人数比较多,到了中、高年级逐渐成下降趋势,教室内也过去的吵闹变得相对安静。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适当加强问题的深度、内涵,激起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欲望。

五、研究反思:

提问时,学生不举手或难得举手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来,希望学生多举手。遇到不举手的学生要平和看待,不能一味生气、发火。如果要很好的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全面、详细的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孩子的心理、学习变化。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交流,课后更要与学生多接触,摸清底细,才能对症下药,要多采用积极的手段,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