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海绵块纠正前滚翻团身不紧的研究》结题
发布时间:2013-06-02 14:12:43 点击次数:

利用小海绵块纠正前滚翻错误动作的研究

星韵学校  郭玉茹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的滚翻教学是以最基础的滚动、滚翻动作为教材,活动形式接近生活,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初学者掌握好它非常重要但却不易。教师在示范连贯动作时不可定格,学生有时在脑海中构建动作的概念不强,我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团身不紧,动作不到位而导致滚翻动作不流畅,不是歪在一边就是无法翻过去。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多次讲解动作要领,反复强调,学生仍不明确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大大的降低课堂效率。那运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和提高课堂效率呢?

二、小海绵块运用的优点分析

    滚翻教学中运用小海绵块作为器材,可以做到“一材多用”,“一材用到底”;采用小海绵块作为辅助器材,主要考虑夹得舒服,厚度适宜,而且容易保管又没有危险性;教师抓住器材本身的环保因素,可以有机渗透环保教育,又能帮助改进教学的方法,达到高提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具体的做法: 选择学校破旧的垫子,把海绵块切成厚为3厘米、长10厘米、宽5厘米的方块。

三、小海绵块在小学滚翻教学中的运用

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学生蹲撑、提踵、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头后、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团身向前滚动,当滚过背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我对比两个班级一堂课,一个班级按照平常的方法去教,另一个班级运用小海绵块教,把海绵块分别放在学生的下颌和胸位置,腹部位置以及膝关节、踝关节位置使学生的身体团紧。

四、研究结论

(一)、课堂气氛好,提高了积极性。对比班的课堂是沉闷的,甚至有的学生在一边自己玩不练。实验班很明显,有了小海绵块的出现,以“海绵宝宝”情景贯穿整堂课,实现了“一材多用”,“一材用到底”,这样使得原本枯燥的技巧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很感兴趣,给后面的积极练习掌握动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技术掌握到位,提高了正确率。

1三(10)班是对比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前滚翻技术动作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初步练习前滚翻时会犯一些错误,如用前额顶着滚翻;团身不紧;滚动时踝、膝关节分开等等。那么怎样在教学或者练习中有效解决和避免这些错误动作的出现呢,三(11)班实验班,我利用了小海绵块来上课,我让学生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夹着小海绵块纠正动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下颌和胸夹着小海绵块,解决低头不充分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头部接触垫子的部位错误,以前额或头顶首先接触垫子,直观表现为难以完成滚翻过程,而且该错误动作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有直接导致颈椎骨骨折的危险。用下颌和胸夹着小海绵块练习滚翻,解决学生用前额顶着滚翻的问题。用前额顶着滚翻,会造成滚动不圆滑。我通过让学生用下颌夹住小海绵块滚动,学生会自然地完成低头、含胸动作,并且背部肌肉放松,滚动时枕骨就会先着垫子,

很好地防止学生摔背现象的发生。

3用大腿和腹夹着小海绵块滚动,解决团身不紧的问题。学生团身不紧的根本原因是不会用腰、腹肌力量,很多时候没有团身的意识。让学生用大腿和腹夹住小海绵块练习,学生为了不让小海绵块掉下,会有意识地用力收腹,有效地体会团身滚动时腰、腹肌的用力程度,提高团身的意识,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4用两腿膝关节夹着小海绵块练习,纠正大腿分腿动作。大腿分开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技术掌握不熟练或空间控制能力差,造成注意力分配不均衡。这时通过用膝关节夹住小海绵块,提高了学生的并腿意识,能有效地纠正分腿动作。

5、用踝关节夹住小海绵块,纠正小腿分开动作。练习时很多学生的小腿分开,主要原因是学生由于滚动速度慢,不能形成有效的蹲撑动作,站不起来,只好小腿分开缩短滚动半径,以达到能站起来的目的。因此练习时,在让学生用踝关节夹住小海绵块,提高并小腿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加快滚动速度,小腿分开的缺点就会得到纠正。 

综述:通过2班的课堂教学对比,小海绵块纠正前滚翻错误动作的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利用身体不同部位夹着小海绵块来纠正学生滚翻的错误动作,但在纠正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错误了然于心,才能用不同的纠正方法,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