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图书漂流亲子阅读活动提高本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22 00:00:00 点击次数:

《通过开展图书漂流亲子阅读活动提高本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般而言,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儿童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儿童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广泛阅读课外书,是学生积累语言词汇、丰富自身知识和实现自我智力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是不少于 5万字。不过在教学教育的实践中,5 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同时也向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按照教学计划圆满完成《课标》中提出的阅读量呢?基于此,成立了这样一个微型课题,通过近一学年的研究,现总结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如下:

一、打好拼音基础是关键

到了一年级,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相比,学生的阅读方式将要发生很大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在阅读方式上的变化,即由幼儿园时期的亲子阅读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据班级调查显示,多数不喜欢自主阅读的学生,一部分是因为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汉语拼音不过关。他们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比较差,严重阻碍了学生由亲子阅读向自主阅读顺利转变的脚步。因此要顺利实现这个转变,汉语拼音是个至关重要的桥梁。一年级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刚入学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在学习拼音。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是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如果孩子缺乏阅读所需要的识字量,即使是看着拼音拼读的能力也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汉语拼音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要让学生学好拼音,喜欢上拼音,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做文章,比如:将学生喜欢的游戏、多媒体搬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此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用拼音在文档中写上拼音词或拼音句让家长陪着学生读。如学了“gkh”这一课,除了让学生读好课本上的拼音词,我还补充这样的拼音词让学生回去练习朗读:gēzi、kēdǒuhēshuǐ。这样做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同时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为后面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打下基础。汉语拼音见多了、读多了,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渐渐地对拼读产生浓厚兴趣。

二、选择读物要正确

学好了汉语拼音,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开了大门。课外书的选择,也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看书,是从动画片内容开始的。通过对少儿图书馆的观察,不难发现,那些上幼儿园的孩子看的大都是电视里放的动画片,还有一些小学生也是如此。当学生在书中见到自己熟悉的形象和情节时,就会对课外书发生兴趣,于是阅读在兴趣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深入和发展着。一般来说,给一年级学生选择书籍,要注意拼音与文字的结合,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纯图画的书籍上,同样也不提倡纯文本的书籍。因为孩子毕竟还小,突然阅读过多的拼音文字,会让他们很快失去阅读的兴趣。应该先选择那些图大,文字少的书籍,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对课外书籍的选择还要遵循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低段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我在选择的前期重经典绘本,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认为“好的图画书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的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如果孩子看到一本内容精彩,而且描述了他们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的图画书,一定会感到极大的喜悦。” 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是他集几十年的工作、创作经验和心力写成的50本图画书论。北京师范大学陈晖教授在其著作的《经典绘本讲读艺术》中,推荐了35本经典的绘本。我在给学生选择绘本的时候,就是以这类似这两本书中介绍的绘本为阅读材料。

比如绘本《我妈妈》的阅读。绘本《我妈妈》是英国安东尼·布朗的温情作品。绘本中的妈妈,着装很温馨,造型看起来像极了之前的《我爸爸》里的爸爸,穿着一身睡袍,脚蹬一双拖鞋,妈妈作为女性形象,睡袍是漂亮花朵的图案,五颜六色像一座美丽的花园,拖鞋是可爱的粉色,这个家居式的打扮极具亲切感,象征妈妈的红色爱心和花朵以不同面貌出现在每个画面里,从外表看起来,这就是一个虽然平凡但很温暖的妈妈。安东尼·布朗塑造的这个妈妈形象,很受孩子的喜欢,因为妈妈在孩子心中,真的很棒。《我妈妈》绘本,以朴实的语言和温馨的画面,表达着妈妈的伟大。通过细数妈妈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动地突出了妈妈在生活中为了孩子和家庭的快乐所付出的辛劳。饶有趣味,发人深思,让读的人真切的感受到母爱,感受的亲情的温暖。这本绘本从一个很有趣味和意思的角度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很受孩子的欢迎,是值得每个小朋友好好感悟的。要记住一句话“妈妈爱我们,我们永远爱妈妈”。当我把这本书在班级漂流时,我邀请妈妈和孩子一起完成。孩子和妈妈一起翻阅绘本,妈妈在将故事讲或读给孩子听的过程中,妈妈已经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语言之中,妈妈和孩子之间会产生愉悦的感情交流。在共同发现绘本的趣味时,妈妈会感受快乐,也帮助家庭开展阅读。父母陪伴孩子,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到充实、快乐,感受孩子和父母的心灵在交流,父母的陪伴是能帮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父母和孩子在默契下交流的语言,才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语言,而绘本为父母和孩子体验这种真正的语言创作了机会。由此可见,绘本可以成为亲子阅读的载体,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尽量在孩子耳边诉说有感情的、温暖的的话语,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温情的体验,会让他们的心灵越来越充实,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父母意识到亲子阅读对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也会尽量抽出时间,修正自己的不足,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所以,孩子的阅读兴趣,需要集合家长的力量,进行亲子阅读,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三、讲故事是助推器

相比其他学校,我们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寄宿在学校四天,回家亲子阅读时间较少,孩子在校独立阅读时缺乏阅读所需要的识字量,部分学生即使是看着拼音拼读的能力也不强,班级阅读氛围不是很浓厚。于是我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就是架起学生通往阅读的桥梁。一开始是以学生的倾听为主,交流为辅。 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会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抓住关键词,凸显人物的个性,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如讲《西游记》时, 在《西游记》“悟空三借芭蕉扇”章节中,描摹“孙悟空和牛魔王大战”的样子,形象生动,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我就将这些语句用形象化的语调、语气叙述出来,以渲染故事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讲故事”这一“助推器”的帮助下,我渐渐在半扶半放中阅读故事,并重视学生倾听效果的反馈。我采用根据故事情节设计问题组织小朋友交流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表达的意思,培养阅读能力。 如给小朋友讲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先不说内容,单是《活了100万次的猫》这个书名就够吸引小朋友眼球的了,这是一只不死猫,如果套用西方“猫有九条命”的传说的话,那么它就有一百万条命了。孩子们在看到封面上那一只绿眼睛的虎皮大花猫后腿直立地站在那里,无所畏惧地看着我们时就有点吓坏了。坦率地说,这只猫看上去确实有点吓人。这只让人望而生畏的猫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死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尽管生命在一次次轮回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都心生厌倦了,它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死,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于是,在孤独与不安之中,它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一只美丽不语的白猫。这是一种在它漫长的生涯中从没有过的感情,这让它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了。当心爱的白猫死去时,它宁愿死去,因为对它来说,没有了爱,再浑浑噩噩地活一百万次又有什么意义呢!故事中写到“有一天,白猫躺倒在猫的怀里,安安静静的,一动不动了。猫抱着白猫,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泪,猫第一次哭了。从晚上哭到早上,又从早上哭到晚上,哭啊哭啊。早上、晚上…… 整整哭了100万次。有一天中午,猫的哭声停止了。猫躺在白猫的身边,安安静静的,一动不动了。”,我就及时提问:你觉得猫为什么再也没有活过来了呢? 学生能结合猫“我可以待在你身边吗”这一语言,走进猫的内心,从而读懂故事意思。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使学生兴味盎然,老师再适时地通过评价进行激励和引导,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

搭建家校桥梁最重要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有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难以持久,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搭建起家庭和学校的桥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QQ群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让家长们明白“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家长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在亲子阅读方面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能够陪伴孩子阅读。每天保证孩子能在家里有不少于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利用家校联系册,家长在上面专门就阅读签字。另外我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年级的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非常低甚至还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还不能自己鉴别,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推荐。家长要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工作劳动之余,家长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也会觉得阅读很有趣,从而以父母为榜样,坚持阅读。家长实在没有时间或兴趣读书,那我让孩子带回去漂流的那一本书一定要认真用心陪伴孩子读好,为此我印制了一本图书漂流记录册,内容有:阅读的书名,阅读的时间,我认识了那些有意思的字、词,我读后的感受,我读书的趣事,我想画,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建议等。让学生一个周末完成一本图书漂流记录册的内容,不增加孩子负担的前提下让课外阅读有了一个承载的东西,同时在班级相互分享父母和孩子的亲子读书故事,就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外阅读延伸到了家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本课题的开展,在研究的中后期,我定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在班级对认真进行阅读的孩子进行红花的奖励,孩子很有兴趣做这件事情。慢慢地,学生传写的这本漂流阅读记录册,也是孩子自己创作的读本。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亲子共读明星秀”活动,每个家庭拍下亲子共读绘本的温馨瞬间,记下亲子共读绘本时的美好故事,每周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分享前一周或前一天阅读的收获,形成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每天阅读。孩子们渐渐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研究成效:

1、教师讲读的课外书籍是班级明星读本

我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用声音为学生呈现精彩的读本。学生单纯地欣赏书籍,感受故事的美好。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离不开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那么老师用声音,为孩子讲读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优秀读本这充满欢乐的语言世界,共同拥有从这个过程获得的快乐。很多课外书籍是图文结合的艺术,这些语言和图画通过读的人传递给听的人,我把读本中最美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在声音中,传递喜悦,快乐,学生伴随着老师的声音和其他同学一起听故事,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从而展开想象,获得和小伙伴一样的感受,孩子的感受会更加活跃,学生听读故事的快乐体验就长久的存在记忆中。所以,一本课外书籍在班级里读完后,孩子们就会争相抢阅,一睹为快。还会把这种愉悦美好的感受带回家,跟父母诉说,要求父母也去购买此类读物,从而促进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但是父母给他们购买的课外书籍,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很多孩子却不愿意耐下性子去读,这也许是缺少导读的缘故吧。

2、亲子阅读中家长的指导良莠不齐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需要指导孩子读图,需要教给他们方法。让孩子去观察线条构图,去欣赏色彩,去感受风格。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在读图的过程中,不急着翻页,甚至对读本的封面都要进行细细品味,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看前一幅图引发猜想,故事在猜想中推进,阅读的趣味性体现了出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些优秀的读本,它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反复品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些语言训练点进行仿说。很遗憾,由于孩子原生家庭家长素质的良莠不齐,他们缺少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或仅仅是为了勉强应付老师布置的读书漂流记录册,导致班级里一部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被激发出来。

3、阅读的评价及奖励办法可以设定有层次。

对于在本课题中表现突出的孩子,我经常选取优秀的图书漂流记录情况张贴在班级展示墙上,给其他学生是一个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让作品有展示的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一本课外书籍阅读的质量越高,就会促进该读本阅读数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增加。但是,此举只是对班级一些优秀学生或家长很负责且积极帮助我推进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学生有成效,他们的阅读兴趣在一天天提高,而班级里的后进学生依旧是没有什么阅读兴趣,总是在老师的再三要求下勉强在“心神不定”地读课外书,班级阅读氛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也许根据学生阅读绘本的表现,应该设定有层次的奖励办法。或许给每层的奖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名称相对应的有一些小小的奖励。那部分后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被调动起来,一旦荣誉感被激发出来,对于促进课外阅读应该有良好的效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