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述(初期)】
发布时间:2019-09-23 09:12:13 点击次数: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模因与模因论 
    当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的一些信息,或者重复自己的习惯,技能等行为都是在大脑中的模仿病毒在起作用-这个理论被成为模因论,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为描述“文化复制基因”(生物信息的拷贝和传输)而提出的。模因(meme) 这个术语在RichardDawkins 所著的TheSelfish Gene 中首次出现。   

 道金斯创造这个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规律。在他看来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模因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我国学者何自然教授于2003 年将模因论引入中国。   

    模因是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就是说如果模仿行为发生了,那么,就必然有某样东西得到了传递,而这东西正是我们所说的模因。换而言之,任何东西只要通过模仿而被传递,它就可以算作是模因。  

模因复制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模因的传播又存在不同形式: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相同的信息以异性传递;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关注文本字、词、句、段的意思,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语言现象,体会语言文字的意味和情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探索和发现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并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积累内化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把模因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运用模因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提出有效方法。本课题就是要运用模因论来指导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训练,通过理论实践研究,结合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总结出提升学生语能力的方法与策略。课题实践者要在教学中关注文本语言,从语言现象审视教材,解构文本,选取文本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有特点的句式,学习段落、篇章的写法结构等,建构语言模因,运用模因传递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相同的形式传递不同的信息内容或以不同的形式传递与文本相同的信息,在模仿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目标:

1、过模因与语言的关系,以发现言语秘密,开发适用于低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语文教学内容。  

 2、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完整地、正确地、有条理表情达意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说话训练的快乐,初步形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并能初步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为三年级作文入门和生活交际服务。  

 3、通过本课题研究,为教师探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说话练习”教学模式与评价策略

研究内容:

1、模因理论基本观点和指导意义的文献研究。  

    通过研究文献,了解模因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应用的范围,把模因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运用模因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提出有效方法。  

2、当前小学低段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调查分析。  

    低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关键时期,而低段学生刚刚踏进学校,没有经过专业教学的指导,又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的环境,尤其是从小在方言浓重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说话的语音、语序都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因为,课题实施前,需对整个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  

3、确定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时期、关键时期。我们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题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根据理论与教学实际的需求,研究确定我们的培养目标。  

4、基于模因理论优化小学低段学生口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可在课内预设一种梯度微课程模式,为学生口语表达发展提供平台。其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而设置的,这也为低段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提供了部分的教学内容。而言语学习博大精深,紧靠课内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的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的必须要求。结合课内教学,我们要为学生确定与之相结合的课外阅读篇目和阅读指导方法。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优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5、在模因理论指导下,对低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研究。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中,教师的积极、有效的评价,也会对学生语言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对于不同研究阶段学生口语表达所达到的水平予以评价,并形成评价体系,为其他低段教师的教学提供评价策略,也应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