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开发应用动态生成资源的研究”的课题方案
发布时间:2013-04-17 23:15:31 点击次数:

小学数学课堂开发应用动态生成资源的研究

武进区星韵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与背景

当代社会是知识高速增长的时代。人们仅仅依靠学校掌握现成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和需要。个体只有学会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中,才有可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已有的学科基础性知识,而是要将这一过程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究相关学科知识多方面兴趣与能力的生成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也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建构积极性,促进课堂互动生成的规律,开发和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人的生命自觉性。

二、       课题的理性思考

1、概念界定

1)动态与动态生成

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的状态。课堂中运动变化是指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都是不断变化的,且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复杂而多变的场域。 生成分为两种,一类源于预设,另一类源于非预设,但在适当的情景与适当的处理下都可以成为动态生成。动态生成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产生新的东西。

(2)   动态生成资源

动态生成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3)开发应用动态生成资源的研究

旨在研究小学阶段(四年级到六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教学资源的特点,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是一种以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开发应用动态生成资源为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研究。

2、理论依据

国外相关的研究: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国内相关的研究: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提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双主体的互动。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我校4-6年级的学生。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文献资料法:利用苏教版教材及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四、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促进课堂生成的意识,提高开发和应用动态生成资源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引领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能力。
2、学生层面的发展
随着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不确定因素的生成,学生的思路得到开放,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人的主体精神被唤醒,生命力量得以彰显。
3、对教学工作的指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发应用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策略,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操作样式。并开发一系列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和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的案例。
五、研究内容
1、“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文献研究与理论思考。学习、梳理国内外“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研究成果,理清动态生成、动态生成资源、开发应用动态生成资源等方面的内涵。
2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有效生成策略的研究。
1)优化重组教学资源的策略。 
2)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设计研究。
3)教学结构的弹性设计策略等。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的策略研究。探索教师对动态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利用的策略。
六、研究过程

120133月——20134

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调查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方案,申报立项。

220135月——20165

全面开展课题实践与研究工作:学术沙龙;日常教学及反思;研讨课、课堂实录或视频案例的制作;课题展示活动。

320166月——20168

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七、成果形式

1、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2、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案例、教学随笔汇编;

3、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长:吴晓玲

副组长:于志强

  员:王海珠、夏秦俊、严如玉、郎秦凤、钱蓉蓉、蒋平、袁冬、姜鹏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