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梦想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9-09-23 09:08:00 点击次数:

  乘着梦想的翅膀  

    寻求梦想的道路,从来都是一条曲折迂回的泥泞小道。教科研与论文写作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我也不例外。在这条路上,我一直在尝试着,坚持着,等待着------我相信所有的努力为了梦想实现时,整个世界将为之焕然一新!   

暑假将至,争取到了外出学习的又一难得机会,有些受宠若惊。我不是骨干教师,不是教科研领军人,只是破天荒地在几次论文评比中沾了点小光,能够安排我到南京参加江苏省教科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第三届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心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正值暑期,没有了调课的烦琐,没有了对学生常规的牵肠挂肚。七月,骄阳似火。一身无忧,带着满腔的期待,披着满身的汗水,乘着梦想的翅膀抵达宁城。一番舟车劳顿,车子停在了中华门饭店门外。这是一家集会议、住宿、餐饮、娱乐、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饭店,地理位置不错,座落在江宁路上,东依明城墙,西靠东晋周处读书台,南临雨花台,北接夫子庙白鹭洲公园。饭店周边生活配套完善,近距离还可欣赏到秦淮河风光。可惜的是正赶上道路施工,路边尘土飞扬, 道路显得很拥挤。值得一提的倒是饭店那类似于老北京四合院的各个小包厢,亲切,温暖,团聚,合乐,一下子拉近了各个学员之间的距离。院落中央是一池喷泉,池中鱼有百十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稍作整顿即投入了本次研修班的开班典礼中。《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的主编及各个版块的编辑部主任分别到场与来自省内各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一同参加了开班仪式。本次培训有两大块内容,主题报告分组指导交叉进行。
      
主题报告中,《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金连平阐述了一个编辑兼作者的心得体会,分别从培养一种意识形成一种品质选好一个题目夯实一个基础讲究一点策略避免几种倾向六个方面,就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方面提出了颇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整场报告历时近两个小时,金主编语言精炼、诙谐、幽默,旁征博引,案例信手拈来,贴近教师心声,为老师们指明了一条通向论文撰写有效而又实用的途径,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第二天一大早,我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共14人在白鹭厅参加了分组指导。实践版的编辑主任颜莹是我们这一组的组长。所谓的分组指导是专家和所有组员人手一份论文,专家对选题、摘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组员可以提出建议或者困惑,专家解疑。通过专家的讲解,我知道了摘要的方法。摘要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摘要还要注意:1摘要中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诠释和评论。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意确切。4用第三人称……长达4个多小时的论文指导,让我收获许多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热情,而且让我知晓了教育写作的一般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科研写作的信心。 对从未受过如此教育的我来说,此次与专家面对面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受益一生。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认真聆听专家对自己论文的点评,也认真学习了别人的论文。凡是提交的论文,专家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对自己的文章如何修改,心中已有了较明确的方向。  

已过晌午,学员们意犹未尽,微笑着陆续从会议厅走出。我拿出另外一篇文章想借此机会请教颜主任,不想她原本含娇欲笑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我未能如愿。我目光紧盯着她,表示不满。转念一想也许她坐了一个上午也累了,这篇文章是自带的,不是评审范围之内,没有给其评审费用,人家为何还费时劳神为你开金口呢?敷衍了事或直接拒绝是可以理解的。这,多么现实啊,这,也让我看到了功利的一面。  

培训结束后,整理好行囊,正欲出门,和颜主任碰了个正着。她笑着说不好意思,女儿要上初中,着急给她择校呢。又问我是哪个学校的。她又说自己经常去各个学校做讲座,忙得很。我“哦”了一声,回笑了句:“没事儿。我们要走了,希望您以后也能去我们学校,给我们做讲座!”下雨了,出了饭店大门,这段路上泥泞极了,连个出租车影也没有。在泥水中穿梭,一直走到宽阔的大路,才上了车。  

  有一颗心就有一个梦想,梦与梦连结起来就能长成希望的森林。但是梦想千万不要系在他人身上,这样思绪也不会因他人而受到波动。寻求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但我心中有不灭的梦想。纵使前方是狰狞的葛藤与荆棘,哪怕随时都有被吞噬的可能,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相信我,只要有梦,就能飞翔;就让我,乘着梦想的翅膀,一路向前……  

附:金连平主编的讲座与大家共享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  

金连平  

一个编辑兼作者的心得与体会  

o         培养一种意识  

o         形成一种品质  

o         选好一个题目  

o         夯实一个基础  

o       讲究一点策略  

o         避免几种倾向  

培养一种意识——问题意识  

o         问题是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心脏  

o         对问题要敏感,进入任何教育情境,都要善于发现问题,捕捉问题  

o         胡适的三味防身救急之药方: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形成一种品质——思考品质  

o         思考产生问题  

o         特级教师共有的可贵的品质——思考(于漪、孙丽谷、薛法根等)  

o         教师的思考有两个基点:实践、阅读  

思考的第一基点:实践  

o         为什么要基于实践思考  

    ——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离开教育实践思考很可能变成胡思乱想  

    ——实践是一线教师的优势,基于实践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基于实践思考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研究两不误,才能形成工作和研究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才能品尝到工作加研究的双重乐趣(梁启超)  

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吗  

o         任何实践都值得思考。任何一项单调、平凡的工作实践,只要用研究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都是一个博大的世界,都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同时也很有乐趣(比如布置作业)。  

怎样基于实践去思考  

o         用研究的态度和眼光看待实践,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  

o         学一点哲学,提倡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思考的第二个基点:阅读  

o         我的读书心得  

o           ——读一些垫底的书(什么是?为什么?怎么读?)  

o           什么是垫底的书?古今中外各学科各门类的经典名著  

o         为什么称这些书是垫底的书?因为读了这些书以后一个人说话做事搞科研写论文会底气十足否则就会底气不足  

o         怎么读这些的垫底的书?精心选择、放慢速度、反复咀嚼  

   

o         ——要读好老三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但不能只读老三篇,要开阔。世界上的学问走到一定境界都是可以横向打通的。读书贵在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o         ——要关注结论,但更要关注思路。在关注别人思路中训练自己的思路、打开自己的思路,自己学会思考问题。  

o         ——带着问题读,读出更多的问题。把读书的过程变成一个问题不断循环的过程。  

o         ——用自己的脑子读,读出自己。始终带着批判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对待一切结论(公认的结论、名家的结论)  

o         总之:读书贵在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和用(学以致用、即学即用)  

选好一个题目  

o         三项基本原则  

o         ——新颖性  

o         ——真实性  

o         ——可行性  

o         四个基本途径  

o         ——从现实难题中寻找切入点  

o         ——从自身特点中寻找立足点  

o         ——从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o         ——从各种矛盾中寻找突破口  

夯实一个基础——研究的基础  

o         从指导思想上准备打持久战,不要企图速成  

o         认真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实自己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边界  

o         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o         做好积累工作  

o         ——积累什么?(相关文献资料、重要教育事实、专业体验和感悟)  

o         ——怎么积累?(日记法、卡片法、流水法)  

讲究一点策略  

o 讲究新意  

o         新意是文章的灵魂  

o         ——选题新  

o         ——结论(观点)新  

o         ——材料新  

o         ——角度新  

o         ——做法(经验)新  

o         何永康教授的比喻和建议  

o         讲究逻辑  

o         讲究规范  

o         论文的规范:  

o         基本结构: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或注释)  

o         本论部分:最好有三个以上的部分;部分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部分之间字数要大致均衡  

o         话语系统:生活语言、学术语言、行政语言  

o         三级标题的标号:一、(一)、1  

o         一般汉语言文字的规范  

避免几种倾向  

o         博士卖驴,书券三尺,不见驴字(开门见山、嘎然而止;学会“洗稿”;)  

       o泛泛而谈,四话(普通话)连篇(多打井、少挖池)  

o         就事说事,浅尝辄止(少写排骨文章,要注意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且要对这些观点和结论进行必要的适当的阐述和论述)  

o         浅入深出,故作艰深(慎用名词术语、自己搞清楚、通过文章让编辑和读者搞清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