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2015.9--2016.1
发布时间:2019-09-23 09:12:19 点击次数:

 以模因论视角探析网络语言生成方式           

                                展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基本载体——网络语言不仅得到了网友们的大力追捧,而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和专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2011年最新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1版就收录了大量网络“潮语”,如“房奴”、“秀场”、“学历门”、“晒工资”等。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较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更显著地体现出模因的特质,并借此得以复制、传播和流行。
  
  语言模因的理论界说
  模因(meme)是根据“基因”一词仿造而来,意为“被模仿的东西”。道金斯认为,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的范畴。①他将模因形象地比为“思维病毒”,它可以感染他人的大脑,影响甚至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使这些模因得以不断复制和传播。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之一,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文化现象。根据模因论的学说,模因本身需要借助语言加以传播,而语言也正是通过模因不断发展。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②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典型代表,是指那些在网络上由网民们约定俗成并广为流传的语言表达方式。时效性、趣味性、普及性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特征。所谓时效性,是指许多网络语言都是源于特定的网络事件而迅速走红,比如“躲猫猫”源自于2009年初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很黄很暴力”既是出自于北京某校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一句话,也是对“艳照门”中阿娇“很傻很天真”的调侃。所谓趣味性,是指网络流行语大多新奇而有趣,生动诙谐,背后隐含的智慧与幽默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所谓普及性,也就是流行性,这是网络流行语的根本特征。在特定时期内,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和使用,甚至扩散到全社会,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语言。比如网络热词“给力”,不仅出现在湖南卫视《给力星期天》的栏目名中,甚至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大标题,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1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结合语言的网络流行度与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以及词形结构的稳定性等因素,发布了“2011年十大流行语”——“hold住”、“亲”、“伤不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坑爹”、“卖萌”、“吐槽”、“气场”、“悲催”、“忐忑”。与此同时,新浪微博也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选定了十大网络流行语——“hold住”、“有木有”、“伤不起”、“亲”、“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肿么了”、“卖萌”、“普通青年文艺青年2B青年”、“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坑爹”。以下将结合上述两个榜单评选的2011年网络流行语,对网络语言模因的生成方式加以分析。
  
  2011年网络流行语语言模因的生成方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语言模因也是如此,当信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复制、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任何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模因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出现必然有其源头和动因,且网络语言模因的生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既有直接套用的拿来主义,也有移花接木的音义形变法。
  1.源于方言。方言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在不同地域内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具体又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前者是因语言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所导致,后者则源于社会成员在年龄、职业、阶层等方面的差异,比如行业用语、隐语等。③2011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坑爹”、“有木有”、“肿么了”等词语均来源于方言变异。“爹”在北方方言中是父亲的意思,“坑爹”就是“欺骗老子”,与本人意愿有很大出入、被蒙骗的意思,表达一种强烈的愤慨、不满或是批评、讽刺;“有木有”即“有没有”的意思,méi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比如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读音为mù;“肿么了”即“怎么了”,是山东枣庄一带的方言,因电视剧《爱情公寓》中唐悠悠说出而流行开来。
  2.源于外来词。外来词在网络语言模因的生成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与汉语十分相近的日语模因,比如“达人”、“宅男”、“××控”、“御姐”等风靡卡通动漫中的词汇,被大量借用到汉语的网络语言中。“萌”字即是日本动漫族的通用语,原本用来形容动漫作品中那些年幼、单纯而漂亮的小女孩,“卖萌”引申为装可爱、扮嫩、撒娇;“吐槽”一词也是源于日本,后来从台湾传入大陆并被广为使用,意指抬扛、掀老底、拆台。
  3.源于具体事件。这类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往往是源自于特定的某个社会事件,比如新闻事件、电视节目等,深刻地体现出网络语言的时效性特征。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回答为何把车头掩埋时说:“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句话也激起了网友对事故发生原因以及救援不力的广泛质疑。“Hold住”源自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谢依霖以其夸张另类的造型、英汉混杂的台词、扭捏怪诞的举止震撼全场,口头禅“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她由此也被网友们称为“Hold住姐”。娱乐明星谢霆锋与张柏芝的离婚则引发了网友“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的感叹。
  4.源于特定场合。有些语言原本仅是在特定场合或是特定人群中所使用,比如2011年流行语中的“亲”。“亲”是“亲爱的”的简称,是淘宝网上卖家的特定用语,“亲,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亲,包邮哦!”如今,“亲”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正式场合,2011年8月1日,外交部官方微博平台“外交小灵通”采用淘宝体发布了一条招聘启事:“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
  5.源于文艺作品或网帖。这类网络语言模因产生于各类文本之中,“悲催”出自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大悲催”一语;“忐忑”的流行来源于龚琳娜歌曲《忐忑》的走红;“气场”源自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的著作《气场》;“普通青年文艺青年2B青年”源于电视剧《男人帮》中的台词;“伤不起”最早源于南京外国语学院李可在人人网上发的一篇“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的帖子,帖子中历数学习法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无奈,几乎每句话都以“啊”结尾,后面还有一个接一个的感叹号,人称“咆哮体”。网友们开始用“伤不起”来感叹工作之辛苦、学习之劳累、生活之不易。
  
  结  语
  语言历来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不仅促使新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方式出现,而且正在对人们的认知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以及文化习俗等带来深刻改变。模因论为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源自于不同形式的强势语言模因藉由模仿和复制的力量,有力地推动着网络语言的生成和传播,从而促进语言文化的进化和发展。
  注释:
  ①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②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
  ③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