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23 09:04:33 点击次数:

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星韵学校英语课题组  

《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研究》2006年被立项为校级课题,2007年升级为武进区级课题。2008年底,常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2004-2010年”第二批教科研课题中期评估工作,我们的课题以高标准通过评估,立项为“常州市教科研重点课题”。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课题结题报告如下:  

一、         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1、             基于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材编排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引起的思考。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就是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的。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既吸取国外教材注重交际、情景真实的优点,又发扬国内以往教材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的长处,以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结构的同时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句型不是通过机械性的单句操练进行教学,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对话中,力求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  

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认为学习一个语篇或者对话,首先要学习里面的词汇,疏通了重难点再学习,必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教学一般按“结构—功能—话题—任务”的顺序展开,引起对一些问题的思考:①语篇教学目标是什么,明确与否?②词句讲解很重视,学生的语篇学习能力如何培养?③话题板块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的?A板块是完整的有情境性的语篇,如何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能力?④教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了吗?话题板块呈现的情景,学生扎实掌握了吗?是不是能够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试图以语篇(话题板块)作为一个整体,按照教材编排的意图,整体性设计教学,研究语篇整体性教学的模式。  

2、             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  

我们进行语篇教学整体性研究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改革英语教学,创建一种整体学习语篇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语篇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整体阅读的兴趣和掌握整体阅读的策略技巧,并能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并提高人文素养。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必须非常重视语篇整体性教学,优化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的拐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基于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需要。  

进行语篇教学整体性研究也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发展,为成就教师指引方向,提供活动的舞台和展示的平台。客观地反思我们近年来的英语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课堂模式基本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不多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语言训练上,学生真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英语的机会比较少;由于词汇句型学会了,学习语篇的难度降低了,课堂思维含量较低,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由于语篇难度降低了,对于话题板块的听读等输入量相对减少,淡化了学生在课堂上内化和掌握整体话题的过程。我们选择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促进教师更好地对语篇整体教学进行设计和架构,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论证,形成真正有效地语篇整体教学模式。  

二、 概念的界定   

    语篇    语篇是一次交际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形式上看,语篇是一个按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体系;从功能上说,语篇相当于一个交际活动。    

    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基于语篇语言学立足整体概念,从语篇层面实现信息交流的思想,强调外语教学要从宏观角度把握。       

    整体性教学   整体性教学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在语言教学和使用中不可分割地联结为一体;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及能力,两两之间也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性教学关注学生人性的培养,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突出“科学”“人文”“创造”的和谐统一。  

④语篇整体教学    针对《牛津小学英语》单元编排特点,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第一课时切入话题进行教学,称为语篇整体教学。   

 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初步研究、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目标、重点、过程,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语篇整体教学模式。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语篇的整体设计能力,研究语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兴趣。使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语篇整体性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新型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整体语言的目标。  

    四、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从200812月通过中期评估被评为常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拟201012月结题。2006220072月为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客观分析小学生英语A板块教学的现有模式,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明确分工,明确方向。2007320106月为研究阶段,整理研究思路,全面实施,完善研究方案,组织教师上研究课,并进行观摩、研讨,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20109201012月为总结提高阶段,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迎接结题验收。  

本课题面向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研究方法以课堂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进展  

(一)形成语篇整体教学第一课时模式  

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刚开始普及牛津英语教材,我们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中,那时候初步形成常规教学模式:由BC板块入手教学单词、句型,第一课时内完成重要句型、词汇的学习,第二课时再进入A板块(话题)展开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教师梳理知识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对扎实、牢固。而对话题即语言功能的学习和语言文化等信息的挖掘相对忽视,对于整个语篇内容的教学展开过程相对粗略。  

教完句型、词汇后的语篇教学模式一般分五步:热身(Warming up),复习重点句型和词汇,呈现(Presentation)整体呈现语篇,提炼主要情境对话。操练(Practice),多种形式朗读、对话、表演,巩固(Consolidation)主要内容归纳和转述概括语篇,拓展(Production)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语篇整体教学模式:从一个单元的功能板块即话题切入教学,整体听读语篇内容,感知全文,在整体的课文所呈现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形式、结构的教学模式称为语篇整体教学模式。  

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教学的基本模式分三步:  

阅读前活动Before-reading activities,包括复习(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热身(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铺垫导入(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阅读前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建构语篇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阅读中活动(During-reading activities,整体理解学习语篇,重点从内容理解和内化的方面进行听、读、思、理。提问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提问可分为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和针对语言结构的提问。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应是整体性和细节性相结合,整体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关注整个语篇的大致内容,而细节性的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篇内容。“阅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主体。  

阅读后活动(After-reading activities),包括当堂反馈、拓展任务等环节。 “阅读后活动”是整个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对语篇学习进行必要的整理,应该对侧重于训练学生运用语篇信息、对其进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应该通过启发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有机地渗透学科以外的素质教育的其他要求,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总之,要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  

整体性教学理念引领下的第一课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三个要点”。中心,就是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定位于整体理解语篇内容,而不是语言结构,所以不必做大量的练习巩固,如重点句型的操练等。“三个要点”即阅读前活动中的铺垫环节要适度、阅读中活动中的提问环节要有梯度、阅读后活动中的运用环节要有效度  

1、以语篇内容的理解为中心确立整体目标。  

目标明确了,中心就不会偏离。A板块的目标必须定位于:正确理解、初步掌握语篇内容,较流畅地朗读语篇、初步表演对话或尝试运用交流。  

A版块的功能目标,即正确理解、初步掌握语篇内容,较流畅地朗读语篇、初步表演对话或尝试运用交流。A版块给我们呈现的是主要话题、情境,展示的是语言的功能,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强调可理解性的、一定量的输入。通过听和读来输入,读是为了获取信息,需要理解,需要有一个pre-reading while-readingpost-reading的过程。同样听的过程也可以分为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post-listening。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铺设、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计,进行对语言知识的精讲精读,“精”是指精细的,经过老师加工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而这些精讲精读的知识结构,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词汇句型练习,而是在深刻的情境中、上下文中、话题中的知识,对于学生由知识转化成技能,从而形成综合语言能力有很大作用。一来情境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便于以后自己学习时的举一反三;二来学生在上下文中学习知识结构,接触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语音材料。英语磁带具有发音准确、语调优美、生动形象,可重复性强等特点。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英语语言的自然、流畅、优美,在指导学生跟读、仿读时,鼓励学生看谁读得准确、读得优美、读得自然、读得有感情,从而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三,正是学生在逐步理解、不断听、读等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输入,知识在层层活动中得到储存、内化、消化,为以后的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  

2、以语篇教学具体模式为框架确立 “三个要点”。  

1)阅读前铺垫,调控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  

克拉申(1982)曾指出对于新的语言材料的输入,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吸收。一是教师采用简明易懂的方法进行输入,一是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提供适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有效地推导有关联的意义,达到正确地理解。但在实践中,铺垫什么内容,铺垫到什么程度,是很难把握的。只有真正内化了整体性教学的目标,对第一课时的设计框架了然于心,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恰到好处。  

铺垫的形式、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只要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铺垫的内容必须要是本课的知识目标,体现目标意识,突出话题的功能性。  

2)阅读中提问,组织语言输入的层次和梯度。  

提问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牛津小学英语4B Let’s go by taxi.一课为例,A板块呈现了四小段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获取主要信息:NancyLiu Tao乘公交车去剧院,但由于那辆车不到剧院,而且时间晚了,他们就乘taxi去的经过。这个板块中的四幅图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进行语篇整体性教学,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初步指导。在进入课文时,老师首先用 “Where are they going?”设疑,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猜测,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联想可能去的一些地方、设施,接着老师让学生听录音,看flash, 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catch the ideas。 这样的过程来导学,突显了语篇的整体性,突出了整体听说的目标性,同时也引出了重点内容,为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问题可以高屋建瓴建立整体阅读印象,也可以概括归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They want to go to the cinema by bus , but at last, they go by taxi. Why?”在层次方面有进了一步。学生把视线集中到中间两幅图片上,听读、理解、模仿、朗读,教学点从整体转移到细节,从功能转移到结构,在这样的层次中间,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从提问的角度来说,有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和针对语言形式的提问。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要注意概括性和细节性的有效结合。因为概括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关注到整个语篇而非局部,细节性的提问能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语篇内容。针对语言形式的提问,因为形式单一,所以要适时精用,忌滥用,以免造成课堂教学的呆板枯燥,尽量避免为提问而提问。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心中不仅要有教学目标,还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彰显教师的引导艺术。问题的设计要能顾及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做适当的引导和准备,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找到答案,帮助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快乐。  

3)阅读后运用,检验语言输入的有效程度。  

Ellis等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学习语言包括三项内容,即“背诵”(learning by heart)“习惯养成”(forming habits)和“运用规则”(acquiring rules)。在这个基本点,我们讨论“运用规则”的问题。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语篇内容,并能较流畅地朗读语篇、初步表演对话或尝试运用交流。我们经常在教学中采取“朗读对话、表演对话” 等方式来让学生尝试运用,倘若要求学生将对话改成短文,改变人称,复述课文内容,体验语言、实践语言、咀嚼语言和欣赏语言,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是以牛津小学英语4B Let’s go by taxi.一课为例,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复述的方式来体现适当运用的目标。第一层是对第一幅图片的归纳,老师指着图片设问:Who?(Nancy and David).Where are they going? (go to the theatre) . How to get there?(By bus) ”如此设问,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感到特别简单新鲜,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归纳: Nancy and David go to the theatre by bus. 第二层的复述滚动了一个结果和两个原因,对整个对话进行了改编和复述,老师通过“填空性提问”来提示学生,填空性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除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更多的课文信息。老师的板书设计就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结构和层次,为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复述的台阶。   

适当运用,其实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输出”。语言输出分适应性输出(familiarity output)、理解性输出(practice output)和交际性输出(communicative output)三种。适应性输出是对新呈现语言项目的认知、适应和接受的情况。理解性输出是指运用多种方法对有限的语言项目进行“围攻”的练习,旨在操练,以求熟练。交际性输出是指教师让学生自主承担角色,无控制地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在实施三种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controlled practice(控制性练习)——semi-controlled practice(半控制性练习)——uncontrolled practice(非控制性练习)or oren practice(开放性练习)的练习方式。在以上的案例中,老师立足适应性输出和理解性输出,边导边引边放,使学生在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对分解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整合,尝试输出。老师在帮助学生归纳时,所呈现的“at first/and/at last”等等过渡连词,无疑是给学生及时补充的“佐料”, 给学生及时补充语言交际时所需的重点词、句,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在这第三个基本要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集声、景、情、意并存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促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  

经过一系列研究探讨学习,课题组成员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上都有一个比较明朗的概念,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形成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实施策略。  

1、结合学校校本教研,教师竞优各种平台。  

课堂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只有从课堂教学入手才能有效地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后续发展提供能量。整体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讨过程中,课题组老师深深内化了各教学环节设计的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下,设计语篇教学过程。顾丽娟、葛清琴、刘宝杰对整体教学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积累,通过学校的各级各类教学平台上研究课,把整体教学思想和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来呈现,通过课后研讨来论证、整理、积累成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20081218 上午 ,我校 祁小丽 老师 和顾丽娟 老师围绕这一主题给我们展示了两堂相当精彩的研究课,武进区教研室 刘丽华 老师应邀参加了我们的活动。两位老师分别给我们执教了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7 At Christmas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这两节课给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在研究整体性语篇教学的道路指明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智慧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通过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进入教学的真境界,但如果缺乏专家的引领,则很难提升其教育理念,做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管蔚琪 老师的In a toy shop 和沈锦娟 老师的It’s late都是按照整体性教学的理念来设计教学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精彩的亮点,同时也看到一些问题,如目标的设定、铺垫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发现,恰恰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新教师也在迅速成长起来。在工作的第三年,管蔚琪、沈锦娟、赵晔、陆文洁等年青老师执教武进区英语教学公开课,并受到一致好评。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评课说课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顾丽娟、祁小丽、刘宝杰、陈浩、葛清琴、赵晔、沈锦娟等老师在区级及其以上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  

2、开创学校校本课程,提优教师专业素养  

为进一步展示我校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促进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每学期开展英语教师口语展示活动。口语展示活动基本形成一定的模式,展示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改进。活动促进英语老师坚持语言的学习交流和使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刚刚起步,不断思考和反思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3、创建学生阵地活动,涵优教师人文精神。  

课程论专家泰勒曾经说: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特定内容的需要、价值取向、智能发展、情感体验、审美感受等,需要以特定形态的活动去培养。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设计丰富的学生阵地活动来实现课程的价值,与此同时,涵养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  

阵地1:面对全体学生——加强口语教学和评价  

阵地2:面对部分学生——组织校兴趣小组活动  

阵地3:针对特长学生——开设校每日英语广播  

每日英语5分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形式从单个播报员播报发展改进为两个播报员对话播报内容,最后又设计为三组固定播报、每日嘉宾播报来主持活动,活动的设计完全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学生,使得有更多英语语感较好的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最终使整个学校英语环境文化的植根深入,形成学校特色。老师们在选材、设计对话、训练学生中萌生了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力,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无形之中建立了有利于教师合作和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开放的研究氛围。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课程积极的决策者、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在角色内容上,教师从扮演单一的角色转变为多种角色;在角色态度上,教师从被动参与到积极投入;在角色形式上,教师从孤立的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合作。在本校英语校本开发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英语教师经常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策略、计划、成就、困难进行沟通。利用各种机会交流,表达参与者的价值,发挥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成效。教师的服务意识、价值追求、精神内涵在多层次的学生阵地活动中内化提升。  

(三)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策略。  

我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就是切实为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敢说英语、说好英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我们的关键词是 “一张名片、一种追求、多个平台”,学生的英语口语是教师的一张名片。我们学校的老师有着较高的语言素质,但是,并不是教师口语好,他所教的学生口语就好。我们要做的就是训练好各自所教的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更多的发展。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每日英语、兴趣小组等等,科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质量。具体实践中,我们按照五步教学法实施语篇整体教学模式。从Warming up热身,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Progress,拓展到Production运用,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为目标。  

1、以英语角为载体,让学生敢于脱口用英语。为了创设一种近乎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说英语,个个敢于用英语”的良好气氛,我们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开辟出“英语角”,内容包括日期、天气、每日英语等内容,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谈论所出示的内容。英语角也是学生复述、转述语篇内容的平台,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复习课文,并以文本为依托,培养学生活用语言,逐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利用好英语角的话题,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滚动复现,也是让学生活用语言,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很好资源。  

2、提升问题的品质,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多地机械重复,局限在某一层面上,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类型和思维水平的问题。正确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信息沟让语言交流与运用成为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变化问题的形式,阻挡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多向而严谨;通过问题将文本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英语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体验了多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3、有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所提供的信息无疑是可贵的生成性动态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持久地记忆学习内容,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和思维的活力,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4、提炼语篇关键词句,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对于对话、短文等语篇形式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问的形式来反馈:老师用问题来提问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问问题大问题。还可以通过内容复述和转述来反馈:提供相关时间、动作、地点等关键词,可以让学生有序表达;提供相关的图表、线条等也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思路表达。教师教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影响是特别重要的。  

5、联系生活、活用资源,让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在英语课堂上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课堂上所使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的来自于生活,即便是课本上的练习材料,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在学到Halloween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经典影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一个片段展现万圣节时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带给学生最地道的文化情境,更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对英美文化产生兴趣,喜欢上电影,喜欢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触动神经的元素,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六、  研究的主要成效与成果  

1、创建了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教学模式。  

经过一系列研究探讨学习,课题组成员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上都有一个比较明朗的概念,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方案展开研究,对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断反思、总结,探索出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结构和模式,培养了一批课堂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提升了他们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英语专业素养。课题活动模式在全区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共举行区级观摩活动1次,区级研讨活动3次。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顾丽娟 老师被评为“省教材实验工作先进个人”,所写论文《语篇整体教学在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尝试》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7月);《利用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20106月);《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研究与思考》获江苏省教海探航三等奖,并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107B)。《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控制现象与策略重构》获江苏省教海探航二等奖,并发表于《江苏教育》(20111月)。 刘宝杰 老师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设“递进式任务”》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3);《警惕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隐性”控制》发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3)。 祁小丽 老师的层次性教学在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中的尝试》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二等奖(200910月)。 管蔚琪 老师的《关注评价,让英语课堂充满爱》获江苏省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200912月)。其他成员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也屡屡发表或获奖。顾丽娟、刘宝杰、祁小丽、 陈浩等 老师在省级、市级公开课活动中上示范课,另有多名课题组成员在区级公开课活动中承担教学任务,均受好评。(详见课题成果汇总)  

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已经 成为 老师行动研究的轨迹。本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3、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观测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学英语的状况和语言能力。每个学期我们都对每个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享受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带着快乐主动去学习。我们看到我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稳中有提升。  

所辅导的学生在历年常州市和武进区的小学生英语朗诵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武进区的比赛中,我校学生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欧源、傅融同学在2008年获常州市朗诵比赛一等奖。张佩清、顾钰清群殴你刚学在2009年常州市朗诵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1211 ,星韵学校丁徐睿、何梦云等6位同学,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星星火炬”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3)班丁徐睿、何梦云获小学B组金奖、三年级陈晨获小学A组银奖、五(2)班王璐林获小学B组铜奖、三(4)班査力获小学A组铜奖、二(1)班徐闻聪获小学A组优秀奖。  

每个学期我们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竞赛,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英语故事、英语小诗方面心理安全感增强了。他们在阅读中有信心大胆猜测,能用学到到阅读策略进行思考分析,语感意识增强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七、存在问题与不足  

1、本课题是一个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结合的课题,由于研究者都是一线实践的教师,课题主要以课堂观察法和行动研究为基本方式。因此,课题研究深入度不够。  

2、限于研究者的水平,以及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已有成果的学习研究不够,视域不宽,因而,对本课题研究的把握的系统性不够。课题研究的成果不够系统。同时对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策略提炼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3、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设计观察量表,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有待专家指导。  

      

                                             ( 执笔人:顾丽娟)  

                                                   201012  

附: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顾问:刘丽华  

课题组组长:顾丽娟  

课题组副组长:刘宝杰、祁小丽  

课题组成员:陆柳燕、丁丽萍、黄海燕、沈锦娟、管蔚琪、赵晔、吴丹、陆文洁、徐顺、 蒋梨 君、苏雯雯、殷佳佳、潘能、陈贤萍、葛清琴、赵芳、刘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