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研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23 09:04:34 点击次数:

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研究的思考  

2009——2010学年度小结)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顾丽娟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以语篇(话题板块)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按照教材编排的意图,整体性设计教学,研究语篇整体性教学的模式。并让学生通过语篇整体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优化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的拐棍,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形成语篇整体教学第一课时模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既吸取国外教材注重交际、情景真实的优点,又发扬国内以往教材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的长处,以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结构的同时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句型不是通过机械性的单句操练进行教学,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对话中,力求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  

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认为学习一个语篇或者对话,首先要学习里面的词汇,疏通了重难点再学习,必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着力在模式建构上考虑。  

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刚开始普及牛津英语教材,我们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中,那时候初步形成常规教学模式:由BC板块入手教学单词、句型,第一课时内完成重要句型、词汇的学习,第二课时再进入A板块(话题)展开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教师梳理知识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对扎实、牢固。而对话题即语言功能的学习和语言文化等信息的挖掘相对忽视,对于整个语篇内容的教学展开过程相对粗略。  

教完句型、词汇后的语篇教学模式一般分五步:热身(Warming up),复习重点句型和词汇,呈现(Presentation)整体呈现语篇,提炼主要情境对话。操练(Practice),多种形式朗读、对话、表演,巩固(Consolidation)主要内容归纳和转述概括语篇,拓展(Production)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这种模式引起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①语篇教学目标是什么,明确与否?②词句讲解固然很重要,学生的语篇学习能力如何培养?③话题板块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的?A板块是完整的有情境性的语篇,如何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能力?④教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了吗?话题板块呈现的情景,学生扎实掌握了吗?是不是能够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  

语篇整体教学模式:从一个单元的功能板块即话题切入教学,整体听读语篇内容,感知全文,在整体的课文所呈现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形式、结构的教学模式称为语篇整体教学模式。  

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教学的基本模式分三步:  

阅读前活动Before-reading activities),包括复习(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热身(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铺垫导入(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阅读前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建构语篇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阅读中活动(During-reading activities),整体理解学习语篇,重点从内容理解和内化的方面进行听、读、思、理。提问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提问可分为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和针对语言结构的提问。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应是整体性和细节性相结合,整体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关注整个语篇的大致内容,而细节性的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篇内容。“阅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主体。  

阅读后活动(After-reading activities),包括当堂反馈、拓展任务等环节。 “阅读后活动”是整个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对语篇学习进行必要的整理,应该对侧重于训练学生运用语篇信息、对其进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应该通过启发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有机地渗透学科以外的素质教育的其他要求,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总之,要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  

整体性教学理念引领下的第一课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三个要点”。中心,就是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定位于整体理解语篇内容,而不是语言结构,所以不必做大量的练习巩固,如重点句型的操练等。“三个要点”即阅读前活动中的铺垫环节要适度、阅读中活动中的提问环节要有梯度、阅读后活动中的运用环节要有效度。  

1、以语篇内容的理解为中心确立整体目标。  

目标明确了,中心就不会偏离。A板块的目标必须定位于:正确理解、初步掌握语篇内容,较流畅地朗读语篇、初步表演对话或尝试运用交流。  

A版块的功能目标,即正确理解、初步掌握语篇内容,较流畅地朗读语篇、初步表演对话或尝试运用交流。A版块给我们呈现的是主要话题、情境,展示的是语言的功能,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强调可理解性的、一定量的输入。通过听和读来输入,读是为了获取信息,需要理解,需要有一个pre-reading while-readingpost-reading的过程。同样听的过程也可以分为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post-listening。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铺设、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计,进行对语言知识的精讲精读,“精”是指精细的,经过老师加工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而这些精讲精读的知识结构,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词汇句型练习,而是在深刻的情境中、上下文中、话题中的知识,对于学生由知识转化成技能,从而形成综合语言能力有很大作用。一来情境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便于以后自己学习时的举一反三;二来学生在上下文中学习知识结构,接触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语音材料。英语磁带具有发音准确、语调优美、生动形象,可重复性强等特点。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英语语言的自然、流畅、优美,在指导学生跟读、仿读时,鼓励学生看谁读得准确、读得优美、读得自然、读得有感情,从而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三,正是学生在逐步理解、不断听、读等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输入,知识在层层活动中得到储存、内化、消化,为以后的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  

2、以语篇教学具体模式为框架确立 “三个要点”。  

1)阅读前铺垫,调控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  

克拉申(1982)曾指出对于新的语言材料的输入,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吸收。一是教师采用简明易懂的方法进行输入,一是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提供适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有效地推导有关联的意义,达到正确地理解。但在实践中,铺垫什么内容,铺垫到什么程度,是很难把握的。只有真正内化了整体性教学的目标,对第一课时的设计框架了然于心,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恰到好处。  

铺垫的形式、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只要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铺垫的内容必须要是本课的知识目标,体现目标意识,突出话题的功能性。  

2)阅读中提问,组织语言输入的层次和梯度。  

提问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牛津小学英语4B Let’s go by taxi.一课为例,A板块呈现了四小段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获取主要信息:NancyLiu Tao乘公交车去剧院,但由于那辆车不到剧院,而且时间晚了,他们就乘taxi去的经过。这个板块中的四幅图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进行语篇整体性教学,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初步指导。在进入课文时,老师首先用 “Where are they going?”设疑,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猜测,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联想可能去的一些地方、设施,接着老师让学生听录音,看flash, 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catch the ideas。 这样的过程来导学,突显了语篇的整体性,突出了整体听说的目标性,同时也引出了重点内容,为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问题可以高屋建瓴建立整体阅读印象,也可以概括归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They want to go to the cinema by bus , but at last, they go by taxi. Why?”在层次方面有进了一步。学生把视线集中到中间两幅图片上,听读、理解、模仿、朗读,教学点从整体转移到细节,从功能转移到结构,在这样的层次中间,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从提问的角度来说,有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和针对语言形式的提问。针对语篇内容的提问,要注意概括性和细节性的有效结合。因为概括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关注到整个语篇而非局部,细节性的提问能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语篇内容。针对语言形式的提问,因为形式单一,所以要适时精用,忌滥用,以免造成课堂教学的呆板枯燥,尽量避免为提问而提问。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心中不仅要有教学目标,还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彰显教师的引导艺术。问题的设计要能顾及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做适当的引导和准备,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找到答案,帮助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快乐。  

3)阅读后运用,检验语言输入的有效程度。  

Ellis等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学习语言包括三项内容,即“背诵”(learning by heart)“习惯养成”(forming habits)和“运用规则”(acquiring rules)。在这个基本点,我们讨论“运用规则”的问题。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语篇内容,并能较流畅地朗读语篇、初步表演对话或尝试运用交流。我们经常在教学中采取“朗读对话、表演对话” 等方式来让学生尝试运用,倘若要求学生将对话改成短文,改变人称,复述课文内容,体验语言、实践语言、咀嚼语言和欣赏语言,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是以牛津小学英语4B Let’s go by taxi.一课为例,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复述的方式来体现适当运用的目标。第一层是对第一幅图片的归纳,老师指着图片设问:Who?(Nancy and David).Where are they going? (go to the theatre) . How to get there?(By bus) ”如此设问,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感到特别简单新鲜,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归纳: Nancy and David go to the theatre by bus. 第二层的复述滚动了一个结果和两个原因,对整个对话进行了改编和复述,老师通过“填空性提问”来提示学生,填空性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除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更多的课文信息。老师的板书设计就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结构和层次,为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复述的台阶。   

适当运用,其实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输出”。语言输出分适应性输出(familiarity output)、理解性输出(practice output)和交际性输出(communicative output)三种。适应性输出是对新呈现语言项目的认知、适应和接受的情况。理解性输出是指运用多种方法对有限的语言项目进行“围攻”的练习,旨在操练,以求熟练。交际性输出是指教师让学生自主承担角色,无控制地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在实施三种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controlled practice(控制性练习)——semi-controlled practice(半控制性练习)——uncontrolled practice(非控制性练习)or oren practice(开放性练习)的练习方式。在以上的案例中,老师立足适应性输出和理解性输出,边导边引边放,使学生在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对分解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整合,尝试输出。老师在帮助学生归纳时,所呈现的“at first/and/at last”等等过渡连词,无疑是给学生及时补充的“佐料”, 给学生及时补充语言交际时所需的重点词、句,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在这第三个基本要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集声、景、情、意并存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促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  

经过一系列研究探讨学习,课题组成员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上都有一个比较明朗的概念,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策略。  

我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就是切实为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敢说英语、说好英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我们的关键词是 “一张名片、一种追求、多个平台”,学生的英语口语是教师的一张名片。我们学校的老师有着较高的语言素质,但是,并不是教师口语好,他所教的学生口语就好。我们要做的就是训练好各自所教的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更多的发展。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每日英语、兴趣小组等等,科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质量。具体实践中,我们按照五步教学法实施语篇整体教学模式。从Warming up热身,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Progress,拓展到Production运用,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为目标。  

1、以英语角为载体,让学生敢于脱口用英语。为了创设一种近乎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说英语,个个敢于用英语”的良好气氛,我们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开辟出“英语角”,内容包括日期、天气、每日英语等内容,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谈论所出示的内容。英语角也是学生复述、转述语篇内容的平台,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复习课文,并以文本为依托,培养学生活用语言,逐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利用好英语角的话题,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滚动复现,也是让学生活用语言,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很好资源。  

2、提升问题的品质,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多地机械重复,局限在某一层面上,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类型和思维水平的问题。正确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信息沟,让语言交流与运用成为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变化问题的形式,阻挡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多向而严谨;通过问题将文本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英语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体验了多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3、有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所提供的信息无疑是可贵的生成性动态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持久地记忆学习内容,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和思维的活力,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4、提炼语篇关键词句,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对于对话、短文等语篇形式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问的形式来反馈:老师用问题来提问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问问题大问题。还可以通过内容复述和转述来反馈:提供相关时间、动作、地点等关键词,可以让学生有序表达;提供相关的图表、线条等也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思路表达。教师教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影响是特别重要的。  

5、联系生活、活用资源,让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在英语课堂上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课堂上所使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的来自于生活,即便是课本上的练习材料,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在学到Halloween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经典影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一个片段展现万圣节时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带给学生最地道的文化情境,更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对英美文化产生兴趣,喜欢上电影,喜欢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触动神经的元素,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语篇整体教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践行在语篇整体教学的探究之路上,必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