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4-09-20 16:44:29 点击次数:

关于用“预习单”提高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被看作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地预习。”课文的知识,哪些是学生早已了解的,哪些是学生相对陌生的,需要教师心中有数。只有提前了解学生已知与未知领域,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预习单就是直截了当探测学情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班级预习情况分析

  在开展这个小课题研究之前,笔者先对班级里有关语文预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情况如下:

       

 

   从以上图表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尽管所有学生认为预习有必要,但是面对老师的口头预习作业,却没有预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传统的“圈画生字词”、“课后生字描红并组词”是学生最不喜欢的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和“抒发表达阅读感受”是学生最喜爱的。

二、课前预习单——扫清阅读障碍

1.运用“预习秘诀”,反复诵读来预习

  怎样的预习才是学生感兴趣的且是有效的?这需要老师通过切实指导,逐步让学生养成一种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获得预习的能力。而告诉学生一些“预习秘诀”就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了“读、画、标、注、查,预习我最棒”这样一个学生很容易记住并课操作的预习单。 

(^o^)读、画标注查预习我最棒!

我读了几遍

 

我喜欢的词语

 

我不懂的词语

 

通过查字典,我读懂的词语

 

我读懂的地方

 

我不懂的地方

 

  上述预习单既是学生预习时的凭借,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新知的探测仪。课堂上,教师辅导学生的初读就会有的放矢。

2.围绕“阅读提示”,带着问题来预习

  如果预习课文只是停留在朗读课文,那么这样的预习也是表层的,不同类型的课文用不同的预习单,给学生“阅读提示”是学生进行预习时很好的“拐杖”,带着问题来学习,目标更明确,指向更清晰。围绕“阅读提示”,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旨。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课后有这样一道题目:“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笔者根据这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份“课前预习单”:

 一读:用自己的喜欢方式将课文读通顺。

  二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查工具书或与同伴交流释疑。

  三默读:想想课文讲了几次较量?分别是哪几次?借助“阅读提示”自己找一找,说一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这份“预习单”以三读为主线,既突出学生读的分量,又发挥读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同伴交流等方式自学生字、新词,教师适当检查。

三、一份预习单引发的思考

  小小的预习单就像一个收纳箱,把真实的学情一五一十地收集进来。但是有关这预习单里的内容是教师的独断,还是学生的自主,以下问题还是值得笔者思考和研究的。

1.预习单里的内容是否符合学段特点?

2.有了预习单之后,学生对预习是更加感兴趣了?还是觉得是作业负担?

3.预习单是不是有更多的形式?借助不同形式的预习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4.每篇课文预习的形式是不是可以转换成“单元预习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