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篇的“花园”里种植》
发布时间:2019-09-23 09:08:13 点击次数:

2011教海探航征文交流材料第102  

   

在语篇的花园里种植  

                        ——谈对话教学的突围之路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邓黎莉  

   

观察篇——对话教学陷入困境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译林版)的每个单元的A板块都是一篇完整的对话。编者的本意是:通过对A板块对话的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语言功能,并能初步尝试运用语言。但在现实的对话教学中,很多老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注重句子结构的操练式教学方式上,学生的学习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大多是固定句型,没有语境,没有上下文,没有真实的交流……  

【现象1】:对话缺少逻辑性  

(省级评优课《牛津小学英语》 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老师导入新课:  

       T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begin our class now.  

       Ss: OK.  

       T: Where are we now?  

       Ss: Were in the classroom.  

       T: What lesson are we having?  

       Ss: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T: What are we doing?  

       Ss:   

很显然,教师的导入有明显的意图---为了复习 We’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而引出“At a music lesson”。但在对话中,教师给出的四句话Lets begin our class now.”“Where are we now?”“ What lesson are we having? What are we doing?之间没有很好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师问第三个问题时,学生出现了冷场,那是因为学生无法跟上教师如此无逻辑的跳跃性的问题。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太关注形式上的对话,使得语言之间的逻辑被切割。  

【现象2】:对话缺少整体性  

(大市公开课《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  

在学习How do we go to ...? Shall we go by...交际用语时,为了教学其中的四个词组,教师设计了几位学生分别在超级市场、图书馆、医院、戏剧院四个教学情景,分别问Where are they?来引出这些词组,再使用句型How do we go to ...? Shall we go by...分别进行问答操练。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四个情境教学词、句,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呈现新知,不仅会破坏语言情景的整体性,使语言知识的输入显得支离破碎,而且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整体建构。  

【现象3】:对话缺少自主性  

(县市评优课(《牛津小学英语》 4B Unit 7 At a snack bar  

在教学T: What would you like? S: I'd like T: Anything else?    S: T: How much are they? S:时,教师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出对话内容: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张食物图片,领读两遍对话后分别请三位学生和教师表演对话,接着要求学生结对操练,最后选出四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学生表演的对话内容均围绕黑板上贴的两张食物图片展开。  

案例中,教师认为交际就是让学生表演,因而教学对话时就请几组学生表演对话,以活跃课堂气氛,展示学生学习了的语言。但这样的运用展示只是学生照搬教师给出的句型,并没有围绕话题进行真实、自主的交流,其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Nunan认为语言学习不是砌墙(building a wall),而应该是在花园里种花(growing a garden)。砌墙的过程是线性的,需要一块一块地砌,而在花园里种花是立体的,可以同时种很多花,尽管这些花并不同时开放。传统的对话教学就是教师把一篇完整的对话肢解成七零八落的,再一块一块塞给学生。如果采用基于语篇意识的对话教学思路,则语篇意识即是花园,对话学习的过程就相当于在花园种植的过程。学习者可以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学习和使用语言,了解语言是如何相互联系并根据需要传情达义的。  

总之,当前的对话教学已经陷入了困境,对话教学需要突围!在对话教学中树立语篇意识则是其突围的必由之路!  

思考篇——对话教学如何突围  

一、          语篇的内涵及与对话的关系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dialogue),也可以是众人交谈(multiperson interchanges……”语言学家韩礼德说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完整的语篇。卡锡(Michael McCarthy Ronald Carter) 所著的《作为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一文道:语篇分析的对象是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而不是假想或人为杜撰的语言(artificial language。)  

由此可见,语篇包含着对话的形式;实际生活中的对话就是语篇。它特别关注的是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因此,语篇意识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有语境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有语境的语言输出。  

二、          树立语篇意识对对话教学的意义  

1. 语篇意识——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对话。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孤立地学习语言时,获得的只能是一些零散的构件,且这些构件基本上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既容易遗忘,又不利于在语言输出时及时调用,如以上的【现象2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散落一地的珍珠一个一个捡给学生,而是把完整的漂亮项链直接带给学生美丽和智慧。  

2. 语篇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变。  

语言教学的实践表明: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不能确保学习者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何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际,语篇意识的形成是关键。语篇意识强调的正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如上文【现象3】中,学生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模仿层面,知识并没有转变为能力。  

3.语篇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是为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服务。语篇意识的培养正是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语言材料:一篇完整的对话并不是句子和句子的任意堆砌,它们之间存在着结构与意义上的联系。在意义上,语篇中的各种句子处于同一个语义场,而且都在传递某一种信息和表达彼此相关的命题;在结构上,各句之间也是相互关照,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语篇意识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这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前提。【现象1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显然缺少这种语篇联系,从而使对话无法进行。  

探行篇——语篇意识观照下对话教学的突围之路  

一、          语篇带动对话的大语境创设  

Nunan1999)主张英语教学中不能把语言看作孤立的句子来教学,而应该在语境中教学。脱离情境的语言操练,只是机械的巩固训练。而语篇意识下的语言,是一段有意义的、能传达完整信息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语言单位,是生动的生活再现。  

在教学 5A  Unit7 After School A时,我把整节课置于放学后的大情境中,旧知的复习、对话的呈现、语言的操练、对话的输出和运用都以大语境为依托,实现了意义学习和意义运用。  

【案例4】(《牛津小学英语》 5A  Unit7 After School A  

1.上课伊始,师生自由谈话时,引出放学后,我们经常做什么的话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2.播放放学铃声,创设放学情境。出现一些学生模糊图影或活动声音,让学生猜一猜:放学后,他们在做什么?引出本课重点语句Are they?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 Theyre / Is he ? Yes, he is. / No, he isnt. Hes 的学习。  

3.整体呈现对话,学习对话。(略)  

4.基于教材After school的对话活动。高山和海伦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遇到大卫,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呢?(遇见David是教师想象的一种可能,意在创设相关的对话情境,让学生表演对话)  

5.生活情境放学后语言的实践活动。T: Today, after school, what will you do? Maybe youll look for your friend and want to play with him, but  

Make some dialogues about After school.  

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语言好比盐,语言必须融入情境中,才有滋有味。  

把整节课置于一个大情境,为学生在文本书面知识和实际生活语言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并且大语境中的前后环节彼此照应,让学生也感受到完整严密的学习进程,而并非是个体片段的杂乱累加。  

二、          语篇带动对话的整体输入  

要正确理解语言传递的信息,了解其更深层的意义,就必须把对语言的分析建立在语篇基础上,对句子之间的连接,语义的连贯,关联词的运用,以及句子、段落的重心等方面整体把握。   

1、关注整体感知  

   心理学表明: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整体到部分。语篇意识关照下的对话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言概念。在教学5B Unit9时,笔者先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预测:图上是哪些人?他们在英语俱乐部谈论什么呢?再通过听录音,整体感知,要求学生了解对话的主要信息:他们谈论什么。然后读对话,了解各人的国家、国籍和语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全文理解“different countries”的含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关注的是对话的整体框架和完整的信息,在宏观上很好地把握对话。  

2、关注语义连贯  

语篇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语义连贯。语篇表达的不是彼此无关的信息,而是语言连贯、相互关联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连贯的整体。在教学中,笔者认为以下做法非常有效:  

在学习 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A 部分的对话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How to teach a songNumber the sentences.让学生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列顺序:  

  Lets sing it together  

  Shall we learn it now?  

  Can you sing the song?  

  Follow me, please.  

  Listen to the song, please.  

这样的活动既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对话文本,又促使学生注意对话中的先后顺序和语义连贯性。  

教学 6A  Unit7 At Christmas A部分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归纳How do we talk about a present?的对话框架。学生对照文本,从What is it? Whose is it? Who is it from? Say ’thanks’.四个方面进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对话的前后关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自己构建出对话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后的语言输出和运用。  

3、关注语言形式  

    《牛津小学英语》课文多为对话。但对话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际单位,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一定的话语模式。如6B Unit3 Asking the way对话片段:  

Mr Smith: Excuse me,(引起注意的礼貌用语)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 please?(开启话题)  

Yang Ling: Let me see.(接过话轮) Er, go along this street,  

Mr Smith: Haw far is it from here?(发展话题)  

Yang Ling: Its about a kilometer away.  

Mr Smith: Thats a long walk. (承接话轮)  

Yang Ling: Well(意思转换) to get there faster, you can take bus No.5.  

Mr Smith: How many stops are there?(进一步发展话题)  

Yang Ling: Only two.  

Mr Smith: I want to go to the post office, too. Where is it?(转换话题)  

Yang Ling:   

Mr Smith: Thank you very much.(结束话题)  

Yang Ling: Youre welcome.  

学生在学习对话语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引起话题、接住话题、有礼貌的插话、转换话题、结束谈话等语篇技能。在对话中有了这些语篇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交际能力和树立自信心。(张伊娜,2010  

4、关注语言衔接  

衔接HallidayHasan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被定义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它是语篇中词与词、句子与句子、句群与句群等各个层次在结构上的相互连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1Tips——指导。  

2011教海领航活动中,教师在教学5BUnit 7 At the weekend A引导学生学习对话时,贴出了这样的Tips:“注意对话中的一些连接词,体会它们在对话中起的作用。 沈峰 老师在评课时肯定了这样的做法,她认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并体会这些连词在对话中的作用,学生才能在接下来的对话输出中很好地加以运用  

    2Teachers——引领。  

在教学6B Unit7E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复述Jim的日记:  

T: Can you use First_____, then_____, at last_____ to retell the story ?  

S: Let me try. First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关联词的用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语篇意识。  

3Evaluations——激励。  

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北京 张燕燕 老师课例。)  

在对话输出环节,老师先提醒说:Try to use these words in your dialogue:Really? Great! So .Sounds great! These words are very useful. I hope you can use it .对于第一组学生的展示,老师的评价是They used the words, like really, great.第二组展示的学生用得更好,老师就评价说:You can use these words well.  

教师的评价具有导向性,能激励学生在对话中注意使用话语间的衔接词,从而让对话更自然。  

5、关注文化背景  

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实际上是语言能力、背景知识综合加工的结果。因此,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对话,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  

以 5A  Unit 4“Halloween”A部分为例。上课伊始,老师用视频资料介绍“Halloween”,导入本课主题“Halloween”,让学生对西方节日“Halloween”有个大体了解。这对后面理解对话内容——谈论万圣节需要什么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对文章主要思路、层次会有很好的把握,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篇意识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对话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它有助于学生领会理解课文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思想的意识,从而大力推动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语篇带动对话的语用实践  

语用能力,就是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认为,它不应单单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而应该是指容纳了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交际策略等于一体的一种表达能力.  

 1、创设交际的语境   

一位英语教师为了与学生训练“What can you do?”这个句型,一开口就问 “×××, what can you do?”,学生回答“I can sing and dance.”。很显然,教师的这种问话方式违反交际的语境原则,因为在缺乏语境支撑的情况下,“×××, what can you do?”这句话潜台词也可以被理解成“×××,你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交际语境说:“I’m an English  teacher. I like English, and I like music too. I can play the piano. Can you play the piano , …?”如果学生的回答是“No.”,那么教师接着可以问“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can you play?”   

语言技能的实际操练活动需要围绕某个交际目的,需要一个宏观监控者(monitor),这个监控者就是语篇意识(text consciousness)”(陈力,2010在有想知道对方是否会弹乐器的交际目的、有上下文的语境中,师生交际才能在谈论音乐的话题中得以进行。  

2、设计真实的任务  

语篇意识注重的是人们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真实的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  

 沈峰 老师在教学6B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部分对话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QQ聊天任务:把所了解的文本对话中的信息转述给他人,并初步运用语言,了解对方的周末计划。并且在学生完成任务时, 沈 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拓展了除教材中的受邀应答“Yes, I’d love to.”之外的表达“Sorry, I’m not free.”使语言更贴近生活。  

真实的活动才会引发真实的语言,真实的语言才会引起真实的交流!  

3、丰富对话的话轮  

语篇意识的体现必须要有适当的语言滚动为基础。但旧知识的再现不是为复习而复现,而是为语言实际运用的需要而滚动。只有新旧语言自然和谐的融合,才能达成综合语言的顺利输出。这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滚动语言,丰富对话的话轮,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综合运用语言的习惯。  

1)在对话生成中保持话轮  

    TWhatdate is it today ? Do you know?  

    S: Its the 20th of December.  

    T Yes. Its in December. Do you like December?  

    S: No. Its too cold.  

    TWhats your favorite month?  

    S:  Its June.  

    T:  I know why. Childrens Day is in it. Am I right?  

    S: Yes, youre right.  

    (师生会心地笑)  

   这里,教学的目的语是Whats your favorite month?但教师并未直接问学生问题,而是通过问今天的日期、是否喜欢这个月而提出新的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month?既自然地实现了对旧知的滚动,又实现了对话话轮的保持。  

2)在对话生成中转换话轮  

    S1Hello, Lily.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  

    T: I often read books. I like reading. Do you like reading?  

    S1: Yes, I do.  

    T: Do you often read books at the weekends?  

    S1: Yes. Sometimes I go to the park with my classmates.  

    T: Good. You have wonderful weekends.  

    教师根据生成,提出新的问题“Do you like reading?”“ Do you often read books at the weekends?”来转换话轮,把旧知融合进来,进一步丰富了对话的内容。  

师生之间的对话不能一来一往就结束。而应该像两个乒乓球队员,你抛球过来,我打过去,你再打过来,我接住球再打过去……这样注意话轮的并存、转换和交互,对话才更丰富,才接近于真实的对话(沈峰,2010)。  

结束语  

对话教学因为有语篇意识而有了语境,因为有了语境而活了语言,因为活的语言而有了语用功能。树立语篇意识是对话教学突围的一味良剂,但语篇意识观照下的对话教学研究之路依然修远。相信如何在对话教学中渗透语篇意识、如何在语篇观照下实施对话教学又将是老师们研究的一轮新的话题。  

                                               (以上共5780)  

   

参考文献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韩礼德《功能语法教程》外文出版社1976  

Michael McCarthy Ronald Carter《作为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牛津小学英语》6B译林出版社 2003  

张伊娜《谈牛津小学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江苏教育》2010.3  

[]韩礼德(HallidayM. A. K.),(澳)哈桑(HasanR.)《英语的衔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陈力《语篇教学思想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4  

沈峰《对对话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盐城 2010  

   

附件